文章分類    全文檢索      
序號 標題 發佈日期
11 利率下調、人民幣反向升值的意義 2015-05-19

日期:2015-5-19來源:工商時報

  上周五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6.1085,這是繼周四的中間價6.1093,創去年2月以來的15個月新高後,進一步小幅揚升。不過這與大陸近來陸續公布的低迷經濟數據,和政府推出的刺激經濟措施,顯得格格不入,更令外界好奇,在大陸政府的決心下,人民幣走勢將會如何。

  觀察今年以來美元所以走強,主要由於日本和歐洲同時推進貨幣量化寬鬆措施,加上美國聯準會釋放的消息,讓市場人士多以為美國最快今年6月就會升息,使得美元快速走強。美元指數在不到1個月內的時間,從原本93攀升至3月13日的100,創12年來新高。相對地,在這段期間,人民幣兌美元則出現走弱,最低來到6.28附近。

  然而4月中旬大陸總理李克強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明確表示不希望人民幣貶值,因為中國不能光靠貶值來刺激出口而不注重內需,這不利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另一方面,中國也希望主要經濟體加強宏觀政策協調,不願意看到各國發生貨幣競相貶值,那會導致貨幣大戰,逼著人民幣貶值,這對世界金融體系不是個好現象。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大陸官方公布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為7%,是2009年以來最低,幾天後人民銀行就宣布降低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等於釋出1.5兆元人民幣,為金融市場挹注資金。接著5月初大陸海關總署發布4月進出口統計,出口年減6.4%,進口年減16.2%,對外貿易不振,大陸經濟下行的壓力大增,人民銀行隨之再祭出調降存放款利率的措施。至此,一般認為人民幣匯率也必然會有貶值的壓力。

  然而情勢剛好相反,雖然經濟數據不佳,且經濟下行,但上周人民幣匯率在官方的主導下,其匯率中間價反而出現15個月來的高點,這在西方資本市場人士看來,顯得邏輯不通。其實在李克強的談話後,儘管美元指數仍處高位,但人民銀行已引導人民幣兌美元從接近6.3回升至6.2。最近1個月,歐洲經濟出現好轉,歐元轉強,以及聯準會可能延遲升息的消息,使美元指數從100附近的高點急轉直下,至上周五已下滑至93左右,是3個月低位。由於人民幣向來釘住美元而小幅波動,當美元走弱時,人民幣也同時對其他貨幣走弱,使得人民幣兌美元更有升值空間,這應該符合中國式的市場邏輯,同時也藉此向全球金融市場宣示中國政府的言行合一,人民幣不但沒有貶值,甚至還趨向升值,上周五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因此來到6.1085。

  然而美國政府在4月中公布半年一度的匯率報告,卻有不同的看法。對於中國的部分,該報告指出:雖然過去10年來中國政府讓人民幣走升,但其匯率依然嚴重低估,北京當局應該加快建立制度,以確保人民幣匯價交由市場決定。只是相距不到1個月後,華爾街日報報導說,國際貨幣基金(IMF)在即將公布的報告中,將宣布人民幣估值合理,這是10多年來首見。依金融專家分析,這個報告不但削弱美國對中國匯率政策的批評,下半年人民幣納入IMF的特別提款權(SDR)一籃子貨幣的可能性,也因此大增。

  其實這10多年來,西方國家不斷批評人民幣低估而要求大陸加速人民幣升值,但大陸始終依著自己的腳步,讓人民幣緩緩單向升值,以配合本身的經濟成長速度。一直到近2年,人民幣兌美元走到6.0至6.2的價位時,人民幣不再單向小幅升值,開始出現雙向波動,顯示大陸當局應是認為人民幣已走到均衡的價位了。

  就在此時,雖然經濟下行,但為了獲得IMF的支持,同時展現大國氣勢,人民幣一定要維持相當的穩定性。同時,中國正尋求以消費為支柱的經濟轉型,減少對廉價商品出口和投資的依賴,更要維持人民幣的強勁,這就是近日人民銀行多次降低利率和存準率,但人民幣卻反而升值的原因。

  惟西方金融市場規則和美元主宰全球金融市場已久,對於大陸以政策強制人民幣升值,頗不以為然,再加上人民幣尚不能完全自由兌換,因此懷疑人民幣能否成為儲備貨幣。然而貨幣的強弱本來就是一國政治力量的延伸,尤其大陸已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又是美國國債的最大債權人,過去其他國家的貨幣總要跟隨著美元起伏而波動,並且依著美國設立的準則而行,但大陸可能不一樣。尤其IMF的國家中,除了美國以外,其他許多國家有意促成美元、歐元以外的儲備貨幣出現,以抗衡美元獨大的局面,則今年內人民幣更需要大陸政府的強力支持以維持穩定;未來若成為儲備貨幣,則人民幣就更有自主性,也更有力量維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