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全文检索      
序号 标题 发布日期
11 台商在大陆的新投资风险 2014-08-08

 

日期:2014-8-7来源:旺报

  台商在大陆营商的投资风险,2009年之后,起了质的结构性新变化。

  在大陆营商投资的风险类型与样态,早已跟随中国从落后农村经济社会跃进转化为「世界工厂」,以至「世界市场」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并同量变与质变,在30年间变迁急遽而且也同时全方位地翻升,变成为对于包括台商在内的,外人外资企业的投资新风险。

  这种营商投资风险的演进变化,所造成的外溢性新挑战与新影响,既其深刻亦其庞巨,绝对不容予以轻忽。

  首先最立即而且直接的营商投资风险,来自于「要素成本的连番腾跳跃升」所引申的「生产制造条件严重劣化」,对于一向讲求供给面「价廉物美」优势的大多数台商营运投资,当然影响重大。

  劳动成本倍增是这个结构面问题中的第一个直接显见之课题。过去10年间,大陆工资水准以每年13%涨升速度,迭迭向上跳增;劳动力供给数量的短缺,则是其次的关键课题,特别是过去台商汇聚的沿海城镇地区,「倍工资」与「缺用工」,更是早已成为沿海地区多数制造业台商的莫大梦魇;厂房土地价格倍升,以及原物料供给的量价齐增,更加上银行贷放利率高达7%,甚至高到12%、14%以上的沉重资金成本,无一不是构成为台商企业在当前大陆营商投资,一种重大的「旧式翻新型」之要素成本劣化条件大挑战。

  第二大营商投资新风险,是大陆产业经济部门结构转型加速,所带来的「范畴经济性」大挑战。

30年前,台商蜂拥前往大陆的,大多属于传统小型制造业,在当时的在地产业科技水准以及市场需求格局,都给予台商莫大的适存与成长发展空间。但是,现在大陆本地民间创业投资者,已然蜂拥而起,台商中小型制造业者,竟然就从原本是产业经济的领先者与优势者,纷纷退化成滞后者及劣势者,无论是在产业界或者是行销市场上,都已被在地竞争者所丢甩抛弃。而由于历史因素考量,既往的先行投资群体,几乎都是采取「连根拔起」「悉数全员迁移」方式,而前赴大陆投资者,早已经完全丧失了「留存后方」的任何奥援,也丧失了可能再取得「高一层次研发」或「新一代产业科技」之增援补给的机会。

  其三重大的营商投资新风险,是在大陆内需市场的「市场疆界之行政壁垒」仍然高筑不变。甚至因为,大陆经济因饱受产能过剩伤害,以致在1980年代以前所普遍性存在的「诸侯经济」典型,又告复活,无论是生产制造的「设厂产制疆界」或「市场行销疆界」,又在最近10年间,再度出现种种技术性及非技术性的「行政壁垒」;其中,最具强制力,也最典型的行政壁垒形式,是将地方政府所主掌,而中央政府也管不着的,《设厂投资准证》及《公司设置准证》与《地方政府采购法》直接紧密连结,逼使所有台商的可营运市场空间,严重被框束限缩。

  这种类似于「焦土政策」的新兴经济管制方式,已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营商,特别是沿海地区经营者,极其严肃的新挑战。

  其四重大的营商投资新风险,是大陆整体营商条件环境的「基本潜规则」,还是完全受制于「人治社会法则」。

  当然,台商面对的新四大样态类型投资风险,专家智库机构认为,至少有两个重点应对策略抉择,必须纳为第一优先之采择思考。

  第一个重点对策是,台商无论其为中转外销之目的,或为纯粹满足内需市场所需之目的,也无论其为制造产业,或为服务产业,甚或是农林渔牧事业之厂商,都必须是具备「最起码的规模经济优势」者,才有机会保有在大陆市场永续营运存活的更高可能性。

  第二个重点对策是,应该加入跨境或跨域的产销价值链。当然,能够结合在地产业机构以至于日本、美国、欧洲之跨国企业,共同形成具有特色、独特性的产销价值链,并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则成功发展、存续成长的机会,才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