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全文檢索      
序號 標題 發佈日期
5 外匯局37號文出台,陸企海外擴張開大門 2014-08-05

 

日期2014-8-4來源:旺報

  大陸公布的37號文看似簡單的幾處調整,不但對境內企業的海外擴張打開了門,也為大陸居民的海外投資打開巨大的視窗,更對大陸的投融資產業劃下了劃時代的軸線。

  「外管局出台37號文重新定義特殊目的公司、返程投資、境內機構」,7月15日《21世紀經濟報道》報導;「企業傳承,不可省略的時代命題」,7月27日《經濟觀察報》報導;「實業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根基」,7月23日《第一財經日報》報導。37號文的頒布,不只是解決了長久以來大陸可變權益實體(VIE)的爭議,更是為大陸企業打開了一扇發展跨國投融資的窗口,它會為大陸企業下階段跨國發展及企業傳承加油添火,提前鋪墊大陸下階段跨國企業生成養分。

  這兩年,大陸資本市場日新月異,讓我眼花繚亂。其間處處商機,卻是仍然必須時時摸著石頭過河,看不清紋路就容易滑倒。我提過多次,未來幾年,無論企業家或個人,若不能對投融專業有一定的參透,絕對只能浪裡看花,花非花、霧非霧,空等商機,伸手全無。

  一直以來,讓許多赴美、港上市大陸企業頭疼不已,卻備受爭議的VIE架構,又突然迎來了變化。相比於75號文,37號文在定義、特殊目的公司範圍、境內居民境外投資、融資以及返程投資、股權激勵計劃登記、各項登記程式、處罰依據與措施等均進行較大調整。這讓長期在政策方面受限的大陸企業、居民境外投融資和返程投融資都迎來突破。

  事實上,特殊目的公司(SPV)的作用巨大,很多境內企業在境外設立SPV,以尋求海外上市,比如新浪、搜狐、網易,還有最近的阿里巴巴。37號文最為顯著的變化,就是對SPV的定義進行了擴展。在原75號文中,特殊目的公司被定義為在境外進行股權融資為目的,直接設立或間接控制的境外企業。相比於75號文,特殊目的公司不再局限於境外融資為目的,而拓寬為以投融資為目的,增加了投資,不再局限於境內企業資產或權益,而拓寬增加了境外資產或權益。

  這意味著37號文是對企業通過SPV進行海外投資的認可。如境內企業在英屬維京群島這樣的避稅天堂註冊一個SPV,然後將其作為直接出資人,在美日歐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併購。在某些情況下,更可以進行合理避稅,適當的為企業資產找到適合的傳承或處理方式,並避免因投資目的地存在投資歧視而帶來麻煩。37號文看似簡單的幾處調整,卻隱含了大陸金融業投融資業務國際化的巨大轉變,並對境內居民的海外投資打開巨大視窗,而其中一些新規定,尤其對於近2年此起彼伏的大陸企業及個人海外投資熱潮無疑是重大影響。

  而根據37號文的新規定,境內居民可以境內外合法資產或權益向特殊目的公司出資,也可以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境內企業,可在真實、合理需求的基礎上按現行規定向其已登記的特殊目的公司放款,以及可在真實、合理需求的基礎上購匯匯出資金用於特殊目的公司設立、股分回購或退市等,這還有可能協助大陸企業近幾年面臨的企業傳承問題。

  而且如此一來,金融產業的國際業務也會進入另個階段,無論國內外金融機構,誰能儘快布局好跨境投融資平台,誰就是下個中國金融產業的舵手。

  我為什麼如此看待跨國投融資平台對下一階段大陸產業的效應?大家想想這事,大陸的改革開放雖然至今才30多年,但企業傳承的話題,從來都沒有中斷過。大陸的第一代創業者大都以40後、50後為主,改革開放的初期,他們曾經年富力強。但進入21世紀,隨著他們步入耳順之年,企業傳承進入了高峰,互聯網到處攻城掠地、70後開始展露頭腳、接手登台。80後的待班富二代卻是不上不下,難以成器。

  如果大陸政府真認為實業乃國家頂樑柱,不能打開這些企業投融資緊箍咒,就不能解決他們的跨境擴張困境,也不能幫他們找到即將來臨的企業傳承解決方案,那大陸的企業競爭力就無法釋放,大陸經濟實力就會是個偽命題。

  而中國的悲哀更在於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各種政治運動之後,雖然擁有一大批民營企業,卻根本沒有建立一個根基於契約和信用的機制,跨國信用基本是個稀缺品、奢侈品,偏偏信用這個東西,它需要國內金融機構的架築,它需要跨國投融資的淬鍊,而大部分大陸企業跨國擴張無門,大陸金融機構的國資背景,也讓它難以成形。

  而企業傳承另一個致命問題:跨國投融可行的替代方案,又因為過去海外投融資的限制,外資金融機構引入國外成熟方案殊為不易。最後,因為大陸一直缺乏企業家,只有生意人,而缺乏職業經理人的現象,更無法解決企業傳承問題。這些已有的職業經理人,無論在職業能力還是職業道德上,一直都配不上他的位階,這讓大批中國企業在跨國發展及傳承上都面臨極大危機。

  正因為信用體制的構建需要漫長的時間,需要契約文化與法制精神的長期浸潤,需要完善的投融體系作為配套,民營企業傳承及擴張將在很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的急需,無法替代、也無可替代。

  在這個前提下,如何實現企業傳承、如何使企業發展更有效率,這樣的技術問題,一直都是擺在所有企業家面前現實意義的課題,此次37號文的橫空出世,我才會認為不是單純SPV的解套,更隱含了中國跨境投融資的跳躍突破。

  我相信,大陸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企業競爭力,會隨著國九條及混合所有制的開閘,在此37條基礎上再次騰空,但,將絕不會是所有企業得利,是那些聰明、有競爭力、腦袋清楚的企業家才能看得明白。

  我們應該看到,百多年來,在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過程,出現歷史大斷層,實際上是在廢墟中開始新建設,包括大陸民企的建設。現在,全球化進程的前所未有,陸企經營困難絕無僅有,企業傳承迫在眉梢,金融產業不進則退,資本流動更是動輒棄逃,政策的耐心與堅持是中國最好的法寶,但聰明企業的投融布局更處關鍵,它不但是企業全球擴張的鑰匙,更是企業傳承的階梯。

  這世界,絕對沒有一蹴而就的捷徑可走,在中國,政策的動見觀瞻尤其如此,你如輕視它,它就會狠狠咬你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