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全文檢索      
序號 標題 發佈日期
5 2017年關稅調整方案影響幾何 2017-02-24

  《2017年關稅實施方案》對進口商品最惠國稅率、關稅配額稅率、協定稅率、特惠稅率,出口商品稅率和進出口稅則稅目等進行了調整。從事相關進出口貿易的企業,需認真把握《方案》的最新內容並分析其對自身的影響。

  2017年1月1日,《2017年關稅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正式實施。作為應對內外經濟增長放緩、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支援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方案》對進口商品最惠國稅率、關稅配額稅率、協定稅率、特惠稅率,出口商品稅率和進出口稅則稅目等進行了調整。此外,《方案》還涉及部分關稅配額管理的調整規定。調整後的《方案》體現了中國政府有關進出口方面的最新政策導向,從事相關進出口貿易的企業,需認真把握《方案》的最新內容並分析其對自身的影響。

 

信息技術產品等進口關稅最惠國稅率降低

  2015年12月16日,WTO《信息技術協定》(ITA)擴大產品範圍談判結束,24個參加方就201項信息技術產品的關稅減讓達成共識,這些產品每年全球貿易額為1.3萬億美元,約占全球貨物貿易總額的10%。中國已於2016年9月15日對部分信息技術產品的最惠國稅率實施了首次降稅,2017年將繼續實施。2017年7月1日起將實施第二次降稅,共涉及280多項商品。主要包括信息通信產品、半導體及其生產設備、視聽產品、醫療器械、儀器儀錶等。在目前實施暫定稅率的產品中,有18項產品與信息技術擴圍產品重合,在實施第二次降稅後,17項產品的最惠國稅率將低於現行的進口暫定稅率。因此,這17項產品的進口暫定稅率將於2017年7月1日相應取消;還有1項產品因最惠國稅率是從價稅,暫定稅率是複合稅,二者應從低執行。

  中國作為信息技術產品主要的生產國和進出口國,各參加方共同降稅,將有利於促進中國信息技術產品的出口,但也給相關產業帶來一定壓力和挑戰。相同或類似開放程度的市場,技術越先進的一方競爭力越強。另外,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和物流費用的快速提高,近年來國內製造企業傳統的人工成本優勢正在快速消失。同時,國外企業反而在關稅取消的情況下增加了價格優勢。尤其是信息技術行業的中高端領域,國內與國際企業存在一定差距,當國際先進的技術水準配以價格優勢,這對於國內企業將帶來更大的挑戰。全球化背景下,國內企業須不斷加強技術和研發投入才能持續保持競爭優勢。

  以印刷板材類產品為例。《方案》降低了印刷板材類產品的最惠國稅率,主要包括印刷版材、印前設備、數位印刷設備,以及印刷零配件和輔助設備等產品。一些與印刷有關的產品,如油墨、照相製版材料、印表機、印刷電子等,其對應的最惠國稅率都進行了不同程度上的調整,皆呈下降趨勢。《方案》調整後,印刷版材類產品關稅再降2.5個百分點;印前設備類產品關稅普遍下降2.3或1.8個百分點;數位印刷設備類產品關稅普遍下降超過1個百分點;印刷設備零配件及輔助設備的關稅普遍下調1-2個百分點。

  總體而言,印刷設備、器材產品調整稅率主要是最惠國稅率而非暫定稅率,對國內相關行業的影響微乎其微。其一,根據海關統計資料,近年來,中國印刷設備、器材進口產品絕大部分為暫定稅率適用產品,像鑄字機類非暫定稅率適用產品,早已屬於淘汰產品,不可能進口。其二,印刷版材類產品(柔性版除外),如膠片、PS版等為市場需求量較大的非暫定稅率適用產品,此類產品在中國進出口貿易中屬於優勢類產品,降低最惠國稅率對國內製造企業在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方面的影響微乎其微。

 

調整部分進口商品暫定稅率

  關稅暫定稅率是在海關進出口稅則規定的進口優惠稅率和出口稅率的基礎上,對進口的某些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原材料和機電產品關鍵部件(但只限於從與中國訂有關稅互惠協定的國家和地區進口的貨物)以及出口的部分資源性產品實施的更為優惠的關稅稅率。這種稅率一般按照年度制訂,並且隨時可以根據需要恢復按照法定稅率徵稅。

  2017年1月1日起實施暫定稅率的進口商品共822項,7月1日起因實施信息技術產品降稅相應取消暫定稅率17項,暫定稅率將縮減至805項。其中,新增或進一步降低商品暫定稅率32項,調整暫定稅率適用範圍1項。調整後的進口暫定稅率主要涉及三大類商品:一是有利於降低先進技術設備進口成本,推動國內技術進步和裝備製造水準的先進設備、關鍵零部件,如積體電路測試分選設備、高解析度數位放映機零件、飛機用液壓作動器等;二是滿足中國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日用消費品和文化消費品,如金槍魚、北極蝦、蔓越橘、魚油軟膠囊、狗食或貓食、雕塑品原件等;三是有利於促使製藥企業降成本從而降低藥價的部分藥品原料藥,如生產抗癌藥所需的紅豆杉皮和枝葉、治療糖尿病藥所需阿卡波糖等。

  此外,為鼓勵國內擴大生產,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對國內已能生產但尚不能完全滿足需要的4項商品適當提高進口暫定稅率,如具有變流功能的半導體模組、手機與平板電腦用物鏡等;對國內已完全能生產和滿足供應的3項商品取消進口暫定稅率,恢復執行最惠國稅率,包括柔性印刷薄版、改性乙醇、丙烯酸鈉聚合物。

  2017年的暫定稅的調整內容比較多元,綜合考慮了國內產業和科技發展,對外貿易和百姓需求,主要為以下幾個方向:一是鼓勵國內亟需的先進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的進口,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經濟提質增效;二是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根據國內市場供求變化,增加有效供給;三是緊緊圍繞消費升級需求,合理降低日用消費品及部分藥品原料進口關稅;四是配合統籌解決玉米高庫存問題,緩解玉米等陳糧“去庫存”的壓力。

 

繼續對8類商品進口實施關稅配額管理

  關稅配額制,是將徵收關稅與進口配額結合起來,以限制外國商品輸入的一種制度。它由政府規定一定時期內某種商品的關稅配額,凡屬在配額範圍內進口的商品,課以較低的關稅;凡屬在配額範圍外進口的商品,則課以較高的關稅。目前中國實行配額制的產品包括小麥、玉米、稻穀和大米、食糖、羊毛、毛條、棉花及化肥8類。

  《方案》規定,2017年將繼續對上述8類商品實施關稅配額管理,稅率不變,其中,對尿素、複合肥、磷酸氫銨3種化肥的配額稅率繼續實施1%的暫定稅率;繼續對配額外進口的一定數量棉花實施滑准稅(又稱滑動稅,是對市場進口稅中根據商品的不同價值而進行可辯證調控的一種進口關稅問題,對於高級商品價格的稅率低或不徵稅,對於低文件商品價格則徵收較高的稅率)。

  作為國民經濟生產生活的重要來源,穀物和棉花的關稅制度並沒有變動,不利於相關外貿企業的發展。以棉花市場的關稅配額為例,關稅配額會大大增加中國紡織行業的進口成本,從而嚴重削弱了中國紡織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在關稅配額背景下,中國紡織企業必須在建立完善的無公害、無污染的環境管理體系之後,才能順利進入國外市場。為了使生產出的產品滿足各進口國的技術規定,企業必須要耗費鉅資購買價格昂貴的進口材料,極大地增加了實際生產成本,產品價格也隨之提高。另外,很多出口國家都要求進口的紡織產品要具備國際權威檢驗機構進行鑒定和評估,這就要求企業支付高昂的核對總和評估費用,也會極大增加產品成本。因此,配額管理會減少中國紡織出口的市場份額。最後,隨著西方國家對環境和安全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綠色貿易壁壘體系越來越完善,各項標準也越來越詳細和嚴格,這無疑也是配額制下中國棉織品行業的挑戰。

 

進口關稅協定稅率和特惠稅率的延續與變化

  協定關稅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用締結條約或貿易協定的方式,相互給予某種優惠待遇的關稅制度。特惠關稅(簡稱特惠稅,又稱優惠稅),是指進口國對從特定的國家或地區進口的全部或部分商品,給予特別優惠的低稅或減免稅待遇。

  中國目前已與25個國家或地區簽署了15個優惠貿易安排或自貿協定。2017年中國將繼續對上述國家或地區的有關進口商品實施協定稅率,其中需進一步降稅的有10個協定,即中國與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秘魯、哥斯大黎加、瑞士、冰島、巴基斯坦的自貿協定以及中國內地分別與港澳地區的更緊密經貿安排(CEPA)。商品範圍和稅率水平均維持不變的有5個協定,即中國與新加坡、東盟、智利的自貿協定、亞太貿易協定以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此外,根據中國與有關國家或地區簽署的貿易或關稅優惠協定,2017年繼續對40個與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執行特惠稅率,商品範圍和稅率水平均維持不變。

  協定稅率與特惠稅率的進一步推進有利於中國擴大雙邊、多邊經貿合作,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為內資企業在全球的發展打通了一條通衢大道,尤其是像韓國等毗鄰的國家,貿易優勢更是得天獨厚。

 

出口關稅稅率升降有序

  中國出口稅則與進口稅則列目一致,2017年徵收出口關稅的產品共213項(其中50項暫定稅率為零),主要是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簡稱“兩高一資”)產品。取消氮肥、磷肥、天然石墨、滑石、直徑≥700mm的合金鋼圓坯等40項商品的出口關稅,適當降低三元複合肥、矽鐵、直徑<700mm的合金鋼圓坯等27項商品的出口關稅。取消苯、黃磷(白磷)出口關稅,取消尿素、磷酸二銨、磷酸一銨、氯化銨、過磷酸鈣、重過磷酸鈣、含氮和磷兩種元素的二元肥、10千克以下小包裝化肥等化肥產品的出口關稅;氮磷鉀三元複合肥出口關稅下調。此次調整將進一步限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促進節能降耗,鼓勵原材料進口。

  關稅的調整對化工行業來說從來都是“雙刃劍”,東南亞市場目前乙烯、丙烯的價格比較低,降低關稅能夠鼓勵進口對國內市場供應有利;但對上游的生產企業來說,由於進口價格降低,會產生一些壓力。不過,雖然此次這些化工產品的調整幅度比較大,但是由於量小,總體來說影響有限。

  關稅下調對化肥行業存在明顯利好。2016年1—10月,中國共出口磷酸一銨161 萬噸、磷酸二銨501 萬噸。按照這一數量計算,取消100元/噸的出口關稅,可為磷銨企業增加效益6.62億元。化肥關稅下調符合市場實際情況。此前化肥行業優惠政策較多,因而對化肥出口高額徵稅,而現在絕大部分化肥優惠政策已不復存在的情況下,化肥出口關稅的下調可以說是人心所向,市場所需,降低關稅有助於提高中國化肥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大範圍調整稅則稅目

  隨著世界海關組織《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公約》商品分類目錄的修訂,中國進出口稅則稅目將在2017年有較大範圍的調整,主要涉及農業、化工、機電、紡織、木材等多個領域的商品。同時,《方案》根據國內需要也對其他稅則稅目進行了適當調整,新增有機無機複合肥、蛋類分選機、嬰兒尿布和提出的幹羊肚菌等4個稅目。經上述調整後,2017年中國稅則的稅目總數為8547個,增加稅目253個,其中因轉版增加稅目249個,因其他調整增加稅目4個,稅目結構將更加符合國際貿易發展的實際需要。

  總體而言,關稅結構的調整日趨合理化,主要表現為:稅率的結構按照原材料、半成品、製成品由低到高且比例協調的趨勢,並利用這一結構實現國家對於不同層次的產品或者不同行業的保護,利於國內的產業在國際競爭中健康地發展;逐漸完善相關出口免稅制度,合理利用關稅配額,使關稅政策向著低稅率、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是中國關稅制度的必由之路。

 

 

來源:中國外匯